隨著窗外如約而至的鞭炮聲,,腦子里清晰地告訴我新的一年臨近。思緒便在跌宕起伏的爆竹聲中洶涌澎湃:新春到,,放鞭炮,,穿新衣,討利是,,殺雞宰鵝,,吃團圓飯,甚是熱鬧,。而記憶中的年味當然少不了孩童時最酷愛的美味年品——油角,。
回憶起孩童時做油角,仍記憶猶新,。在廣東人眼里,,油角寓意美好——“油角彎彎,,家財百萬”。油角形狀像“荷包”,,意即錢包,,里面的餡料有芝麻、白砂糖和花生,,取其錢包飽飽脹脹的好兆頭,,象征來年“家肥屋潤”之意。家家戶戶都會做些油角,,油角還是民間串門送禮,、招待客人的必備年品。
記得兒時我家做油角那天,,我充滿好奇,,目不轉(zhuǎn)睛地瞅著母親那雙靈巧的手來回轉(zhuǎn)動。她先舀些面粉放在干凈的桌面上,,在那小堆面粉中隨意弄一個凹槽,,隨即從竹籮里掏出幾個土家雞蛋,隨著一陣清脆的磕蛋殼聲,,雞蛋進入面粉凹槽里,再往面粉里倒些土榨花生油和細白砂糖,,用手抓勻,,如果要想油角皮更酥脆松軟,可用豬油代替花生油,。接著母親吩咐我往粉團里加水,,清澈的井水徐徐滲入粉團里,母親一刻也不敢怠慢,,雙手不停地攪動,,將面粉凹槽中的材料慢慢混合使之均勻,待到桌上面粉和成富有彈性的面團即可,。
油角餡料主要為花生,、白芝麻和白砂糖,以前村里農(nóng)戶都種有花生,,收成花生時除了拿來榨花生油之外,,也會留一些花生來做油角。做油角當天先要將花生仁放在鍋里炒熟,,灶里燒火要均勻,,必須要用文火慢慢翻炒,反復翻炒至花生變色脫皮后用篩子過濾出花生衣,,再將花生肉放在大竹匾里用搟面杖碾壓成碎粒,。餡料自然少不了白芝麻,,有些人還會在餡料里加上一些白椰蓉,制作出來的油角會更加香醇清甜,。
調(diào)好油角餡料后,,隨后在薄面皮上印壓圓形的油角皮。母親將嶄新的手電筒頭擰下來洗干凈備用,,用手電筒頭印出的油角皮做出來的油角大小剛好合適,。大家分工合作,這邊母親碾壓粉團印油角皮,,那邊姐妹們熟絡地左手持一張油角皮,,右手用小勺子舀上一定分量的餡料,再將油角皮對折,,將餡料完完全全地包在油角皮內(nèi),,如果舀的餡料太多,餡料沾在油角邊上,,在炸油角時,,會出現(xiàn)“開口笑”狀態(tài)。姐妹們手腳麻利,,很快便完成了母親布置的任務,,剩下就是炸油角了。
母親先是將土榨花生油倒進洗干凈的鍋里,,我坐在柴灶邊做燒火工,。母親將放置油角的竹匾轉(zhuǎn)移到灶頭一邊,雙手輕輕分批將油角一個個徐徐放入油鍋里,,叮囑我火力不要太猛,。她不斷用長木筷子翻動油角,炸至雙面金黃色后用鐵篩子撈出,,放至另一個竹匾里瀝油晾涼,,一個個飽滿、香氣彌漫的油角便大功告成了,,等油角晾涼后,,再用密封的容器來貯存。村里人一般都會用瓦罐或瓦甕儲存年品,,容器口還會用干凈的布條纏好并蓋好蓋子,,這樣可以更好地延長其保質(zhì)期。
臨近年關(guān),,勤勞的客家人除了做油角,,還會夾糖環(huán)、打米橙,、打米餅,、做“木柴頭”,、做蛋散、炸粉片和冬果仔等年品,,品種繁多,,令人回味無窮。這些琳瑯滿目,、充溢著濃濃年味的年品陪伴了無數(shù)孩童們成長,,成為眾多增城人心坎里的永恒記憶。